【编者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学校精心策划推出“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系列专题报道。报道聚焦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入选团队、北京高校“对标争先”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党建引领实践创新示范项目”等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中的创新实践与突出成效,引导广大党员在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展现新作为,带动各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书写党建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的生动篇章,让党旗在教育教学、科研攻关、服务社会等一线阵地上高高飘扬。
设计艺术学院设计学教师党支部自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单位和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以来,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学科专业优势,构建“党建引领、业务推进、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以“七个有力”建设标准,在教育教学、文化服务与乡村振兴中彰显红色设计力量。
设计艺术学院设计学教师党支部
构建“同频共振”的融合机制 赋能专业建设新高度
实施“红色设计”党建创优工程,打造“党建+专业”深度融合矩阵。党支部书记和支委牵头,成立党建+教学融合工作小组,定期研讨党建工作如何赋能专业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共同开发设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将党的创新理论、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中,目前已积累优质案例100余个。“广告设计与应用”课程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北京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教案、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课件等多项荣誉。“版面设计”“字体设计”“视觉表现软件基础”“商业展示空间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课程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包装设计” “设计心理学”等课程荣获校级一流课程,《广告设计教程》《包装设计教程》两本教材入选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实现党建与专业建设协同共进。
与行业企业开展联合党日活动
创新“同心聚力”的育人模式 激活实践教学新动能
以实践设计项目为依托,党支部组建跨年级、跨专业师生党员设计团队,形成“党建+实践”双轮驱动育人模式,在设计项目开展过程中实现实践育人。一是设计助力“红色文化”传播,提升团队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专业创新能力。教师党员带领学生完成“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中国电影博物馆《光影铭记历史 银幕绘就华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数字影像展》等党建设计项目,师生深入调研红色历史,将理论学习融入创意实践,将党建知识贯穿于设计创意、草图绘制、方案深化全过程,不仅完成高质量设计作品,同时经受精神洗礼。二是整合跨学科特色资源,铸牢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的专业自觉和坚定信心。师生团队承接了北京国际演艺博览会、中国电影博物馆《双奥京彩共绘新篇——创新驱动与奥运同行主题数字影像艺术展》等设计工作,将艺术与科技完美融合,以“北印设计”助力北京“演艺之都”“双奥之城”建设。目前支部累计完成党建+实践设计项目8项,培养学生党员设计骨干150余人。项目化管理机制通过党员牵头、定期研讨,显著提升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与就业竞争力。
团队进行研讨
深耕“设计下乡”实践品牌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党支部以“设计下乡”系列活动为纽带,与乡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乡村环境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绘画展览、乡村特色农产品设计等项目,推动党建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实效。在文化振兴方面,为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东七村设计视觉形象系统,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产业升级领域,完成大兴西瓜、雄安新区“创富工坊”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包装设计,以创意赋能产业发展。在美育服务中,联合大兴区鲍家铺艺术村开展红色“1+1”活动,为乡村儿童开设艺术科技课程、创作墙绘作品。系列实践不仅锻炼师生专业技能,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增强了对乡村的情感认同,深化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形成党建与乡村振兴良性互动格局。
开展设计下乡服务活动
设计学教师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多维融合的创新实践,持续擦亮“全国党建样板支部”金名片,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以“红色设计”为画笔,绘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