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离退党支部

[支部理论学习]让大多数人从大多数中选人才

  群众的眼睛最亮,得到多数群众拥护的年轻干部,才是事业需要的干部。只有以更宽的视野、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才能使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作为今年的第一号重大调研课题,上海市委近日开展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大调研。担任课题组组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民主集中制、协商民主、集体领导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充分发挥我们的这些优势,坚持由大多数人选大多数的原则,面向实践、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拓宽视野,敞开胸怀,让更多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他强调,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民主集中才有质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中。要通过民主协商,凝聚更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真正实现集体领导,切实做到优中选优。

  韩正同志的这一席谈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代年轻有为的干部。如何拓宽视野,优中选优,是对各级党委干部工作的一个考验,也是能否让新任干部充分得到广大人民群众信赖、进一步增强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发挥民主集中制、民主协商和集体领导的制度优势来推进干部选拔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选拔机制,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人才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在培养选拔干部中贯彻民主集中制,提高干部工作的民主质量,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群众的眼睛最亮,得到多数群众拥护的年轻干部,才是事业需要的干部。只有以更宽的视野、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才能使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高,德能勤廉全面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从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达到干部认可、群众认可,过程认同、结果认同。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协商民主,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一环。要做到这一点,协商的形式、办法、内容、载体都需要创新,都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坚持民主协商,有利于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使社会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充分、系统、有序的反映,与广大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的契合;通过民主协商,才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从而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凝聚更多更广泛的社会智慧和力量,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最大程度上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形成同心同向、共谋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增强创造的活力。

  让群众推荐人才,在群众中发现人才,还需要创新选人用人的方式方法和制度机制。这就要求更加注重实践导向,远近结合,综合评价干部实绩,不拘形式选贤任能。这既是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体现,也是健全和完善干部选拔机制的重要渠道。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条基本途径,也是中央的一贯要求。只有在实践中锤炼、干出实绩,才能担当重任。此次,上海市委调研组深入全市17个区县,基本涵盖市属国有大企业以及中央在沪高校、科研院所等,还深入工厂、车间、社区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实地考察工作业绩,坚持面对面了解情况,现场观察表现,使一大批有实践开拓能力、能带队伍、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得以打破各种界限,真正依靠实绩和竞争性选拔脱颖而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培养选拔干部,不仅要相信绝大多数群众的眼光,让大多数人、从大多数中来民主推选大多数的优秀人才,而且要求各级领导有眼界、有胸怀,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实现真正的集体领导。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既有总量不足的问题,也有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要实现集体领导,关键在“一把手”。有没有可用之才,关键看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的“一把手”有没有开阔的视野、用人的胸怀、识才的智慧;能不能敏于求才、知人善任,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只有把更多历经长期实践检验、经得起聚光灯照射的优秀人才从基层挖掘出来,才能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出色的才干,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开拓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TOP